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妙如博客 心灵家园

英国汤恩比博士:“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,需要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”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上净下空老法师倡导:佛教并非宗教或迷信、而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。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人生就是自己、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。知觉名佛菩萨、不觉名凡夫、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、想法、说法、做法加以修正。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、正、净、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、并依戒定慧三学、以求达到此目标。修学的基础是:遵守净业三福、待人依六和敬、处世修六度、遵普贤愿、归心净土、佛之教化、能事毕矣。阿弥陀佛 !

学佛特别要在人事环境里检验烦恼、习气和毛病是否放下  

2015-07-24 08:02:06|  分类: 净空法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 

摘自净空法师《大经科注》第216集  2015年7月20日讲于香港

 

  人不能不孝父母,你仔细看看父母带小孩多辛苦!小孩长大的时候,不孝父母还能算是人吗?今天成年长大不孝父母的很多,什么原因?没人教他。在中国古时候小孩生下来,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教“孝”、教“敬”。“孝”对父母、对尊长;“敬”对同辈分、对一般人,代表的人是老师,孝亲尊师。

  家教,家把小孩的根扎下去了,小孩懂得,从小养成习惯了,六、七岁上学老师教,接着教,到十五、六岁根扎稳了,这个根扎稳了一生不会改变。古谚语所谓的“三岁看八十”,一点不错,现在没有了,怎么办?还是要从头起步。不从头,半路来学习,到二、三十岁再来学习,不牢靠。所谓高名厚利之下他会变节,什么原因?根不牢。古时候能守的人很多,你在《二十五史》里面去看,你就看到很多人,这些是代表人物,为什么他们能守?不被财、色、名、利所动,不动摇,真能守得住,根深蒂固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讲“自性无作”,我们念到这个地方,“无有限量。自性无外,如风广被。无外也无内”。

  底下有,底下接着看,“自性无内,如镜普现”,自性没有对立,这里所讲的全都是对立的,对立就是边见。“自性光明,如日普照”,自性是光明的,佛经上叫“大光明藏”,就是自性。在净土宗里面“常寂光土”就是自性光。自性在哪里?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我们生生世世所有一切活动没有离开自性。“自性平等,如香普熏”,没有高下,所以我们的经题把自性写在里头,经题后面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就是自性,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也是阿弥陀佛的名号,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是我们的真心。

  真心是什么样子?没有染污,清净;没有分别,平等;没有动摇。也就是说它没有无明,阿赖耶有无明,自性没有无明,所以论真性,我们跟佛平等,什么时候平等?当下平等,现在就平等。那为什么你成佛,我在六道里头做凡夫?你觉悟了,我迷惑,原因在此地,佛菩萨觉悟了、不迷了,我们迷而不觉,麻烦就在此地,不能不知道。

  【解】菩萨即顺众生,自性本具之空寂心、妙圆心、无碍心、无住心、无作心、无外心、无内心、光明心、平等心,而庄严佛土。

  一共讲了九句,九个心,只是一念心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用这九个心庄严佛土。

  【解】是以四十八愿,一一愿即众生本具之心。

  说得好!

  【解】即以自心,庄严自土,如水归海,如响应声,心土不二,因果同时。

  一点都不假,所以中峰禅师在《三时系念》里面告诉我们,“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”。弥陀 是谁?我们跟弥陀是一体,不能分。弥陀发的愿是从真心流露出来的,自性流出来的,不是从阿赖耶。我们凡夫起心动念,离不开第六意识的分别、第七识的执着。末那的变脱离不了阿赖耶,阿赖耶的三细相是我们的妄心。但是阿赖耶三细相是从真如自性里面变出来的,这是事实 真相,彭居士讲的“众生本具之心”。

  【解】是故法藏发愿毕,空中即赞言,决定必成“无上正觉”。

  感应道交不可思议,为什么?它是一体。我们信心要从这个地方建立,这是真相信了。如果不是一体,阿弥陀佛建极乐世界,我造的一身罪业我能去吗?它会不会不要我?有这么多疑问在,现在知道是我们一体,这个疑虑就没有了,怀疑、顾虑没有了,自己确定自己决定得生净土。

  我们只要跟阿弥陀佛所教导的相应,阿弥陀佛教我们真信,没有丝毫怀疑,有极乐世界、有阿弥陀佛,我们真信、真愿,我愿意到极乐世界去,换一个环境,我到那边成佛。成佛为什么?是为度众生。

  所以你要知道,到极乐世界不是去享乐去,如果你是享乐的这个心去不了。为什么?那边是大乘,你跟大乘不相应,大乘是大菩萨,大菩萨是以大慈大悲、救护一切苦难众生,在哪里?遍法界虚空界、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、十法界的众生,是为这桩事情。这跟大乘、跟佛的本愿完全相同,非常欢迎你来,志同道合。所以,跟念佛多少没关系

  志同道合的时候他马上就找你,你不去他也拉你去。为什么?我们在这个世间是同一个方向、同 一个目标、干同一桩事情,哪有不感应的道理?!在这个世间住的再长,最后归属决定是极乐世界。

 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了榜样,他那么长的寿命,我以为那是阿弥陀佛加持他的,不是他自己有的。阿弥陀佛为什么加持他?这个世间有苦难,很多学佛的人学错了、念佛的人也念错了,他来做个好榜样。在这个时代,学佛真正成,就学他;念佛真正往生,学他一定要给世间人做出最好的榜样,这个榜样就是持戒、守法、听话、老实,社会上都欢迎这种人,虽然不是很重视他,或者有瞧不起他,彼此在这个世间不发生冲突,“家和万事兴”,这对社会就是莫大的贡献,我们要懂得

  老和尚一生没发过脾气,一生没有跟哪个人红过脸,不高兴,没有。老和尚不批评人,老和尚不嫉妒人,“三皈”、“五戒”、“十善”、“三学”、“六度”、“普贤十愿”,你们拿去跟老和尚得好好对一对看,他全做到了。我们天天在学,没做到;他全做到了。他不认识字,他没有学过,他怎么会的?其实开悟全明白了。虽然开悟了,还装像没开悟的样子,你完全看不出来。

  我们要懂这个道理,我们才能学,学吃亏,要学忍辱波罗蜜。别人毁谤我,能接受,听得还很欢喜,对毁谤的人很恭敬,感谢他,为什么?替我消业障,出题目来考我,我通过了,怎么会不欢喜?!被骗了,被欺负了,被污辱了,都不在意,不放在心上。甚至于陷害我、污辱我,都不要放在心上,都存一个感恩心念,真的是来考我的。很难得他出这些考题,我都能通过,不放在心上就都通过了,对他有感恩的心。他现在不知道,将来他会知道,他学佛,入佛境界他就知道了。

  所以学佛在哪里学?特别是在人事环境人与人最难相处,在人事环境里头把我们自己的烦恼、毛病、习气,统统修理干净,总的原则就是与一切人不发生厉害冲突要做就很简单:他要,我不要;我要的,他不要,就没冲突了

  我要的是什么?天天增长我的信愿、天天佛号不中断,这是我要的,他不要

   他要的呢?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高名厚利,他要这个东西。这个东西我不要。

 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,学佛,释迦牟尼佛在早年已经给我们作出最好的榜样,佛陀一生没有盖庙,为什么?盖庙,就跟人有竞争;没有盖庙,不跟人竞争,不拉别人信徒。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信徒,打开经典看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常随众。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哪些人?就是这些人,其他你没看到,不拉信众,不争名不夺利,所以大家相安无事。

  今天社会为什么这么乱?为什么出家人都互相犯了一条戒?自赞毁他,都喜欢批评别人、指责别人。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过,我们什么都不要了,就不会指责别人了,对待哪个都好,为什么?普贤菩萨教给我们,“一切众生本来是佛”。

  我们要“礼敬诸佛”,要“称赞如来”,为什么“礼敬”用“诸佛”?“称赞”不用“诸佛”,要换成“如来”,这什么意思?佛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要平等的礼敬,“如来”是性德,他与性德相违背,不赞叹,他干杀盗淫妄,这怎么能赞叹?!不赞叹,不批评,不赞叹,他行的好事,做的是好事,赞叹。那个“礼敬”,无论是善与恶,礼敬是平等的,没有分别;称赞是有分别的,这个要懂。做了恶事再称赞,就错了,那不应该称赞的。

  所以善财童子,你看五十三参里面,他见胜热婆罗门、他见甘露火王,有礼敬,没有赞叹,做给我们看。除了没有赞叹,他也参观他们的道场,看他们做的那些不如法的事情,一句话不说;见到做的是利益众生的事情、开悟众生的事情,要赞叹。

  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,要向善财童子学习,就对了。一生不跟人结冤仇,这是聪明人。为什么?冤仇结下来之后,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苦不堪言,何必呢?!忍一下就好了。这成就你忍辱波罗蜜。

  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。我们的财物被人霸占了、被人夺取了,若无其事,不要放在心上。我们的名誉人家造谣生事,破坏你障碍你,也若无其事。他障碍我,我就退避,满足他的心愿。处处学退让,不跟人竞争,让我们对极乐世界的信愿,一天比一天深,让我们的念佛功夫,一天比一天精进。我们走的路子是西方极乐世界;他们还继续搞轮回,我们没有德行,没有智慧,不能帮助他醒悟过来,对他不批评、不赞叹。要恭敬、要供养,他有困难的时候,缺少食物,缺少衣服,我们有多余的,要供养他,要照顾他,这就行了。

  只看别人善,不要看到他的恶,不是你没有看到、没有听到,看到、听到不要放在心上,心里面没有被染污,永远是清净的,这就对了

  所以这底下讲得好,“心土不二”,“心”是能生、能现、能变,“土”是所生、所现、所变,都离不开真心、妄心。真心能生、能现,妄心能变,因果同时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。因果的教育必须参透,我们这一生有缘修善因,将来感应善果,所以决定不能造恶因,恶因后头有恶果报,恶报,麻烦!

  现在受一点委屈好,我们有罪业报掉了,所以要感恩,不是坏事,要看清楚、看得深、看得远。如果看表面,你就有怨、就有恨,那个麻烦大了!你有怨恨,来生遇到要报复,你要报复他,他也不了解,也怨恨在心;再来世他又报复你,这样子冤冤相报,生生世世,可怜,非常可怜!这里佛教给我们怨要解开,要化解,不在他那边,在我这边,我这边化了,他就没事了。真正学佛,就是这一条带给你的利益,带给你的好处就说不尽,是解除你生生世世,因果报应,都把你解除了。明白这个道理

  【解】“是故法藏发愿毕,空中即赞言‘决定必成无上正觉’以不可思议之因,起不可思议之果。当知不可思议之因,即不可思议之果。有志净土者,须从此信入。”此论宜深参究。

  把因果搞得清清楚楚,我们才真正懂得,善因善果、恶因恶报。

  后边末后这一句,“此论宜深参究”,不是研究,是参究。“研究”是现在人干的事情,“参究”是过去禅宗所干的,什么叫参究?什么叫研究?现在科学家都用研究,研究是用阿赖耶,参究是用真心,离心意识就叫参究,心就是阿赖耶,意就是末那,识就是第六意识,就是说你能够不分别,不执着,不起心,不动念,那叫参究。问题摆在你面前,没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豁然就明白了。那叫“悟”。

  悟,有大悟、小悟彻悟。彻悟比较难;小悟很容易。只要收敛一下,收收心,让心没有念头、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执着,这叫“参”,叫“参禅”。起心动念那就不是参禅了。

  “禅”是禅定,禅定不一定打坐,走路也能入定,行住坐卧都可以入定。定功深的时候,干什么事情都在定中,那就高了。这要慢慢学,很有受用

  我们刚才讲的这些话,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用上,心怎么样?心是清净的,遇到善、恶、逆顺境缘,都能够不放在心上。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智慧,生智慧;明了。明了就是我们一般讲,深究,深入把它究竟搞清楚搞明白,智慧就现前。

  第七品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66)| 评论(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