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(中峰禅师)的故事很多,得到朝野普遍的尊敬、仰慕,来请教、来求学。这传记里面所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,他被当时帝王大臣知遇,没有人能相比。说大师常常教导学人,教导后学,「只尚言通,不求实悟」,真的,这个毛病到现在已经非常普遍。他距离我们七百多年,七百多年前佛法就衰了,真正修行的人不多了。所以他老人家非常感慨的说,无论是在家、出家,学什么?学点言语。通是通达佛法,什么通?言通。你听得多,你学得多,你会讲,不求实悟。
「常曰今之参禅不灵验者」,这是当时,当时参禅不灵。为什么不灵?他说了三条,第一个「无古人真实志气」。中峰禅师那个时代一般学佛的人,真的跟古人不一样,古人真干。但是中峰禅师那个时代的无论在家出家,要跟我们现在人比的时候,我们现在人不能跟他相比,他们比我们高明太多了,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他?从这个地方看我们就明白,真的一代不如一代。我们的老祖宗是释迦牟尼佛,我们学佛一定要向释迦牟尼佛看齐,「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」,你还能有一点成就。你要「取法乎下」,你还会有什么成就?现在这第一个问题,他老人家讲的「真实志气」,你是真干还是假干?这一点是灵不灵、成不成重要的关键。
第二「不把生死无常做一件大事」。真的,今天学佛,哪一个人是为生死无常来修行的?古人确是!出家修道为什么?为生死大事。现在人把这桩事情忘得干干净净,值得我们深深反省。如果我们学佛的目标要是在名闻利养、在五欲六尘,那就是古人讲的「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,「披毛戴角还」是不是来世?不是的。来世,来世是三途地狱。地狱的罪受满了之后,再来披毛戴角还。你要问有什么罪?破坏佛教形象,这个罪大!我们世间人做生意的说,你把他招牌砸坏了,你让社会大众对佛法丧失信心。
过去我们曾经讲过《大宝积经》里面的一分,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,也叫做《弥勒所问经》。我记得我讲过三遍,曾经在台北华藏图书馆讲过一遍。败坏佛法形象,障碍正法,你看看经上所讲的果报,那不是假话,不是吓唬人的,是真事。但是今天许许多多人胆大妄为,不知道因果可怕,造谣生事,到底存的是什么心?圣贤的教育、佛菩萨的教育只是一个慈悲!佛家常讲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
昨天中午我跟此地昆士兰州科技大学的校长、副校长,我们中午在一起吃饭,谈到当前教育最重要的是伦理道德的教育。伦理道德教育是什么?教人要懂得爱人,要懂得爱环境,要懂得爱一切众生,圣人的教育,爱的教育。要知道自己应当要做出牺牲奉献,为一切众生、为社会大众服务,这是现代教育里头最缺乏的,我们应当努力向这个方向去做。校长跟副校长都非常赞同,他们邀请我到学校去参观,他们这个学校有三万多学生。学佛,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了生死出三界,学佛的人要把这桩事情当作第一桩大事情来做,我们一生就为这个。
第三桩「拌舍积劫以来所习所重不下」,这一句我们换句话来讲大家就懂了:无始劫以来,这些不善的习气你放不下!这就是你参禅不灵验,你念佛不能得一心,无论修什么法门你不能成就,这三个原因。下头又说「又不具久远不退转身心」,具是具足,不具足,你没有!没有什么?没有长远心,没有不退转心。这个久远不退转心,就是勇猛精进心,你没有,所以你不能成就,病根在这个地方。
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(第一集) 2003/5/22
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20-015-0001
普为父母师长、历劫冤亲及一切有缘众生回向:
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;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;
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;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欢迎转载,功德无量。南无阿弥陀佛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