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妙如博客 心灵家园

英国汤恩比博士:“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,需要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”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上净下空老法师倡导:佛教并非宗教或迷信、而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。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人生就是自己、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。知觉名佛菩萨、不觉名凡夫、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、想法、说法、做法加以修正。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、正、净、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、并依戒定慧三学、以求达到此目标。修学的基础是:遵守净业三福、待人依六和敬、处世修六度、遵普贤愿、归心净土、佛之教化、能事毕矣。阿弥陀佛 !

老法师:念忏悔文都痛哭不已是好是坏? 把这些行为做到了,你肯定吉祥如意!  

2018-01-14 20:47:14|  分类: 净空法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
老法师:念忏悔文都痛哭不已是好是坏?  把这些行为做到了,你肯定吉祥如意! - 妙如 - 妙如博客 心灵家园

 


问:居士领众共修三时系念,每次念到忏悔文都痛哭不已。长此以往,请问是利是弊?


答:这里头没有利。念到忏悔文会能够感受到痛苦,这也是长期的,多数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,而那个时候没有修成功,这个时候遇到,他自然就有这些感应。这些感应一般来讲是好的,但是如果长此以往的话,也会变成魔障。

世尊在《楞严经》里面有教训,初次接触,偶然的感动是正常的,这是好事;不能够常常每次都是痛哭流涕,这个现象就不好。所以任何修学的方法,契入境界一定是法喜充满,不会是这种现象出来,会生欢喜心,烦恼轻,智慧长,这是功夫得力。


问:有些人一进寺庙,见佛菩萨的圣像,在恭敬礼拜时就很难过,老想哭,如果心里有事就更严重,涕不成声,泪流满面。请问这是前世的罪业太深重了吗?


答:不见得,前世罪业太深重根本不进门来,进门见到佛菩萨形像,听到念佛菩萨声音有感动,他前世是修这个法门的人。他阿赖耶识里面有这些种子在,所以一接触他就受感动,这不是罪业太重,这是善根发现,是得度的因缘。



老法师:把这些行为做到了,你肯定吉祥如意!


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、常常检点,思惟自己的过失,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过失,这在我们佛家讲「这个人开悟了」。所以悟是知道自己的过失,天天反省。把自己过失改过来,这叫做修行,这叫功夫。什么功夫?把自己过失改过来。天天去找自己过失,自己过失找不到,看别人的,别人是一面镜子。看别人过失,不要把他的过失放在心里,也不要去说他,你要放在心里、说他,那就把别人过失变成自己的过失了,这亏吃大了。应当怎么看?看到他有过失,像一面镜子立刻自己反省「我有没有?」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这是个很好的方法,人看别人的过失容易,看自己的难。所以用别人作一面镜子,常常照见自己的过失。我们天天改过、天天自新,这叫做真功夫,这个人叫做真修行。果然用这种功夫,不必很长的时间,三年,你一定得诸佛护念,一定得到龙天善神拥护你,为什么?你是世间真的善人,我们经典前面讲的「道德之人、善师」,三年就成就了。


一天不知道自己过失,一天不晓得改过,我们这一天空过了,那叫真可惜。我们要把这桩事情,当作自己一生最大的事情来做。诸位真的这样作法,你的果报决定是灾消福来。纵然过去造作种种不善,不善的因在阿赖耶识里头,那个没有法子的,那是拿不掉的,天天改过、天天自新,你把恶的缘断掉了,纵有恶因不会起现行,也就是恶的果报不会来,灾就消了。天天做善事、天天增长自己的善缘,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有善根、有善的种子,善种子遇到善缘,你的福报不就来了吗?灾消福来,不是佛菩萨给你的,也不是上帝鬼神赐给你的,是你自己修得的。这是肯定靠得住,不是从外来的,自己修得的,一定要懂这个道理。

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(第三十七集)

 2001/10/9 台湾台视摄影棚 档名:15-014-0037



净土宗学佛答疑平台

欢迎诸位仁者关注微信公众号:waamtf
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25)| 评论(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